阅读(1.3k) 书签 (0)

龙湖文化故事:从总建筑师到总监

2022-10-20 14:19 更新

讲述人:雷毅合肥公司研发职能负责人


跳出舒适圈来到龙湖

从1994年进入本科到2002年研究生毕业,我在建筑和景观领域学习了8年。毕业后扎根建筑设计行业近15年,期间曾就职于国内外著名的设计公司,也曾自己创业,在最后任职的设计公司——拥有3000多名员工的国内某知名设计公司任集团副总建筑师,方案版块执行总建筑师。作为一名建筑师,我为前半生交的答卷看起来还算亮眼。


因此很多人无法理解,我为何在42岁“高龄”选择转行并加入龙湖。


面对别人指责我“犯傻”,我并不认可。诚然,留在乙方,不久的将来我就可以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但首先,作为乙方建筑师,无法参与建筑的全产业链和周期,这是遗憾,我想改变;其次,如果我60-65岁退休,那么我还有18-25年可以进一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一样有机会和年轻人去竞争,去拼搏,去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有人提醒我:“有一腔热血还不够,你适应得了甲方复杂的‘政治’环境吗?”的确,我对这点心有忌惮。“我想看看完整的建筑世界并积极参与其中”的想法,在过去的15年中不断闪现,但促使我迈出这一步的还是与龙湖的接触。我在和成都龙湖合作时,先后与两任总监(袁刚、段杰)有过深入的协作。他们对事不对人的精神、对专业的尊重,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通过龙湖,我第一次对“低权力距离”这个词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龙湖的第一份工作

任职重庆研发总建筑师的一年半里,对我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


首先是重庆研发负责人李明(大家叫他明哥)。虽然他年龄比我小,但对我来说,他绝对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职业导师。


明哥做事非常有耐心。我入职后总经理崔恒忠对我的工作要求是把控设计和建成的效果。2017到2018年这段时间是地产行业的上行期,也是顺势推出引领市场的产品、稳固市场地位的好时机。按道理,我认为明哥应该会马上把所有产品的事情交给我,让我去发挥强项。但他并没有,他知道我需要时间去适应和成长。


工作之初,我主要负责审审方案,偶尔去工地转转。当时觉得自己很闲,就跑去找他要工作,他笑呵呵地和我说:“不急不急,后面事情会越来越多的,有空就多上OA系统看看。”在我熟悉龙湖的线上系统和基本运作流程后又去找他要工作,这次他提醒我“会议是不是都开了?”于是我把由我监管的所有项目集合起来,准备开会,马上就发现:我监管的项目还不多,但会议已经开不过来了,工作量突然多到做不完,可是找不到问题在哪里。再去请教明哥,他提示我可以分析一下哪些会是必须参加的。我恍然大悟——在做设计师时,一个项目的工作是单线条的:甲方输出设计任务书,过程中大家互相交流,修改意见,直至设计完成。而在甲方是多线条的:一个项目除了设计,还有投发、客研、招采等多个职能,每一个职能、每一项工作的交叉点都是会议。如果没有大局观,不清楚自己的必要工作,则要么闲到遗漏重要事项,要么忙死却做了很多无用功。


理解了这些之后,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工作方法,接着明哥把所有项目设计与效果把控的工作都交到了我的手上。


我很感谢明哥不是上来就告诉我该怎么做,因为他的方法我未必理解和适用。他耐心地引导我,让我自己去发现和学习,帮助我迅速地适应了新的工作状态,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方法。


还有一点让我触动很大的是关于设计的复用与封装。2017年我们研发了很多新产品,我和明哥与崔总达成的共识是,未来每一两年70%-80%复用老产品,20%-30%研发新产品作为下一代复用的模板。当时我提议完就去忙其它的事情了,而明哥迅速调集资源开始做产品BIM封装,为后面项目拿地、推进和提速事先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为集团未来BIM 的统一封装提供了样本。这件事让我明白,没有行动的好提议,等于零。


第二个对我影响很大的人是崔恒忠,崔总。

他是我来龙湖时的第三轮面试官。为了面试我,他专门选了一个临江近、风景美的售楼处。我当时觉得他对建筑和环境,对美好的事物和品质很有追求。崔总表达了对我专业的高度认可,表达了对设计的尊重,每每回想起来都觉得没有一点领导架子的崔总让人很舒心。


入职后,我发现崔总的确对每个专业和职能都很尊重,他的管理给我一种“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感受。他对大方向做基本的把控,但最终由各职能的专业人员做决断。他充分给员工赋能,激发每个人的潜力与激情。比如我在把控建成效果时,崔总为了让项目总、工程总尊重我的意见,说“雷毅认为好,我就认为好”,让我拥有了很高的话语权。面对这份信任,我必须一丝不苟认真对待。


又一次挑战

2018年底,崔总给我两天的时间让我考虑是否去云贵片区做研发总监。


我告诉自己必须抓住这个机遇,这是我从乙方来到甲方的第一个里程碑。这个机会告诉我,在龙湖,只要认真做事,你的成绩一定会被看到。相对于新兴的云贵片区来说,重庆又意味着过往的一个舒适区。我必须跳出舒适区,面对真正的挑战,完成我的转型。


我想起吴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别把市场行情当能力。接下来的3个月,我每周奔波在4个城市之间,虽然繁忙,但很充实。我把从重庆公司两位导师身上学到的东西,结合实际情况,用我的理解进行实践。面对迈不过的坎,我常常请他们支援,他们也总是热情地给我各种建议和帮助。我将我对龙湖文化的理解身体力行,传递给更多的新人。


到目前为止,云贵两边的研发部都已经过了阵痛期,项目正常推动,属地化标准一项项落地.......我感觉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向我开启。




以上内容是否对您有帮助:
App下载
App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