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3k) 书签 (0)

中国中铁 发展历程

2022-07-08 14:01 更新

中国中铁脱胎于传统体制,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在 1989 年由铁道部基本建设总局改制成为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以后, 30 多年来,中国中铁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紧紧抓住历史性战略机遇,深化改革、锐意进取,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扎实开展管理创新、提质增效、瘦身健体等方面的工作,使得企业发展呈现出新气象,创造了辉煌业绩。

公司体制改革

中国中铁前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的铁道部基本建设总局,从性质上讲是铁道部管理的一个行政部门,主要依靠国家计划开展铁路建设工作。 1989 年 7 月 1 日,铁道部撤销基本建设总局,正式成立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作为铁道部领导下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对所属单位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这标志着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初步具备了企业职能,至此公司被推向市场。但是在此后 10 年的时间里,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的企业主体地位并没有完全落实,与所属成员企业定位不明、职能不清、管理机制不畅,仍然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
为响应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方向”号召,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所属各工程局在 2000 年前后纷纷进行了公司制改造。这标志着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开始真正走向社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四自”企业。 2003 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还完成了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及 22 家铁路设计施工企业的并入重组,实现了中铁二院、三院回归,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铁六局到十局 5 个大的工程建筑集团,以及中铁设计咨询集团等单位。这次中国中铁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重组为公司增添了近 1/4 的总资产和 28 %的企业规模。

经营体制改革

2000 年前后,包括铁路建设在内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新一轮高潮,公司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期,努力构建“大经营”格局,全方位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了从路内到路外、从单一到多元、从国内到海外的市场经营三大突破,初步奠定了“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经营格局。公司的经营理念从“被动追随市场”转变为“主动适应市场”,经营思路由“分兵出击”转变为“集团作战”。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级组织直接介入、各个系统通力合作、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大经营格局逐渐确立。
此后,总公司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开启了新的经营体制改革,明确了三级法人在经营工作中的职能定位,建立了以二级单位为主体的区域经营管理架构,明晰并规范了投资经营的责任分工及其管理体制机制,即“总公司协调经营、集团公司主体经营、工程公司辅助经营”的经营职能分工。

管理制度改革

中国中铁多年来一直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推进各项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1 世纪初探索创新形成了“杭州湾模式”。公司承接的工程市场化运作程度越来越高,投资运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工程体量和技术难度越来越大,出现了工程项目大型化、集成化、复杂化的趋势。公司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为试验场,形成了以管理层级“扁平化”、施工生产工厂化、专业化、机械化等为主要特征的“杭州湾管理模式”。

中国中铁所取得的成就,既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和宏观经济政策带来的良好外部环境,更得益于企业自身不断深化改革所形成的内生动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企业发展更具活力、更有效率、更可持续。
以上内容是否对您有帮助:
App下载
App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