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3k) 书签 (0)

中国银行 发展历程

2022-07-25 10:02 更新

本文选取中国银行的四个发展历程简要概述,在中华民国成立之际,中国银行应运而生,在武汉国民政府集中现金之时,汉口中行损失惨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银行积极稳定金融物价,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在 2006 年中国银行实现精彩上市,从而开启百年历程新篇章。

中华民国顺势成立,中国银行应运而生( 1912 年)

鸦片战争后,外国银行涌入中国,通过垄断国际汇兑业务、资本输出、政治贷款、发钞、经营中国对外赔款等手段,扼住了中国金融、财政的咽喉。 1895 年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大量涌进国门,中国的金融、财政状况更加恶化。 19 世纪末,国内有识之士倡导兴办银行,“以中国之银,供中国之用”。
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大清银行副监督陈锦涛经时任政府司法总长的伍廷芳提名,出任临时政府财政总长。此时,迅速建立新政府的中央银行,是非常紧迫的事情。大清银行本来就是清政府的国家银行,实力雄厚,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央银行是再合适不过了,正如陈锦涛在致临时参议院咨文中所说“借已有之基础,应目前之急需,既可以增长民国之实力,又可因其资金为通融,实为民国国家与银行股东两得兼利之道。”于是陈锦涛常驻上海,于汉口路大清银行楼上专门筹划此事。陈锦涛开始借助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的力量,着手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建立政府中央银行。

伴随着中华民国的诞生,中国银行成立了。伴随着中国近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中国银行开始了她不寻常的前进历程。

武汉国民政府集中现金,汉口中行损失惨重( 1927 年)

号称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商业发达,中外银行大多在此设立分行。北洋政府时期战争频繁,武汉又是军阀必争之地,以致武汉金融界饱尝战乱之苦,挤兑和军队勒索事件连绵不绝。
1927 年“四·一二”政变后,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国民政府斥责蒋介石,开除其党籍,免去其本兼各职,于是宁汉分裂。武汉资产阶级对武汉政府心存疑虑,纷纷把大量资产转移到上海等地,武汉市场资金日益减少。汪精卫发表讲话:“……须将现款存放银行,作为准备金,维持纸币信用……”。
并且,汉口中国银行是武汉政府集中现金令的最大受害者。汉口中行是第三区域行,辖区面广,业务量大,在政府发布集中现金条例时,被强行提走的钞票就达 3000 多万元,使得汉口中行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只得宣告停业清理。 1928 年,汉口中行继续整顿,整顿期间只办理短期存款和汇款业务。 1929 年 7 月,汉口中行改为“汉行旧帐结算处”。直到 1932 年 1 月才由驻汉沪券兑换处改为汉口支行,恢复营业。

积极稳定金融物价,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1949 年— 1950 年)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按照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中国人民银行在打击金银外币黑市、取消在华外商银行的特权、禁止外国货币流通、统一外汇管理、治理通货膨胀、稳定金融物价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行实现精彩上市,开启百年历程新篇章( 2006 年)

通过对股份制改革的正确部署和稳步推进,中国银行银行股改工作取得成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内部管理,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为中国银行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银行已初步奠定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与保险三业并举的格局,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具有竞争力的平台。中行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是中国银行百年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对于中国银行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标志着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同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以上内容是否对您有帮助:
App下载
App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